安坑何店長,安心不坑人

搜尋

和美山的螢火蟲小巨蛋

緊鄰碧潭的和美山,有著好山好水,有著相當多的自然資源,春暖花開時節,除了多樣性的蝴蝶之外,還有每年四月上演的螢火蟲夜光秀,都是每年必看的經典戲碼。

由於螢火蟲有季節性的關係,在和美山四月中到五月初的螢火蟲,是數量最龐大的一批,吸引了大批的遊客,前來觀賞螢火蟲。我自己也曾是其中的遊客之一。在2016年開始,幾乎每年都會前往和美山觀賞螢火蟲,就像一年一次重要的生命儀式一樣,讓人能夠心靈得到平靜。

和美山鄰近的山區,大多為潮濕的環境,適合陸生的黑翅螢,牠們小小是一種甲蟲不擅飛行,會發出綠色的小光點,三月底四月初在山裡其實就會有一些零星出現,但是量不多,在四月中才會呈現大爆發的狀況。

2022年螢火蟲的量,依照面積算大約達到50,000隻左右。張聖賢理事長跟我說,跟去年觀賞的人數差不多。這也是臺灣少有大批遊客,能夠同時在一個時期,看到如此龐大的原生螢火蟲群,這些路線的促成,要從20年開始說起。

「臺灣自然科技學會」的張聖賢理事長、理監事和志工群們,是促成龐大聚集螢火蟲復育的重要推手。

臺灣自然科技學會,用符合在地環境的方式,人工製造出適合螢火蟲生態的環境。種植符合北部在地環境的樹木,多用種子種成的實生苗,比較不會使用扦插法,相對地樹木成長完後會較為強壯。大多用長得較慢的殼斗科樹種,最高可以高達3040米高,然後逐漸地遮蔽出一塊陰暗的穴位,用人工的方式種樹補天,隨著時間逐漸變成如「小巨蛋」般的場域。

螢火蟲公母都會發光,公的腹部會有兩節發光,母的會有一節,但是都是女選男,公的螢火蟲會在小巨蛋,盡情奔放地發光發熱。

20年前,美之城星光草原還是一堆廢棄物,大約花了5年的時間整理之後,才有現在的樹叢、石板與池塘,幾乎都是從無到有。起初先請怪手整理出一塊平地,讓螢火蟲有一塊可以翩翩起舞的地方,學會藉由對於環境的了解與研究,讓螢火蟲能夠群聚在這塊地,而不會呈現零散的狀態,這樣的密集度,觀賞性就會自然變高許多。正如理事長所說,這邊是「生態奇蹟」啊!

訪問的當天,理事長也正在除草,他跟我說:我們除草的方式與一般人除草的方式不大相同,除草的時候都要預留根部10公分左右,讓螢火蟲有地方可以下卵,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概念,就會除草除到只剩表土,像是在星光草原有一區,一座水塔的附近,前年是滿滿的螢火蟲,去年在樹叢中,被除草只剩下土之後,一隻螢火蟲也沒有,這真的是民眾的一大損失,相當地可惜。

理事長也說:他們會跟鄰近的里長協調,在四月的時候,將路燈減少光害,因為螢火蟲對於光源相當地敏銳,希望能減少一些對於螢火蟲的擾動。

為了達到人蟲分道,學會也下了許多功夫。除了原本適合螢火蟲生活的環境之外,也可以在地面看到許多石板,提供給一般民眾走。理事長說:一塊石板大約70公斤,公部門購料我們學會和一些志工一同完成。石板選用粉花崗石板,在不開手電筒的情況下,也能正確地找到石板的位置,真正達到人蟲分道的狀態,不影響彼此。

學會一整年,除了蝴蝶與環境的照顧之外,螢火蟲也算是相當大宗的服務範圍。在螢火蟲幼蟲期的10個月,在石板周圍鋪滿小花蔓澤蘭和禾本科雜草,腐爛之後,就會吸引牠們的食物蝸牛、蛞蝓、蚯蚓,給牠們充足的食物後,在加上和美山本身潮濕的環境,讓「食物」不斷地繁衍,螢火蟲就能有充沛的食物,可以順利地完成牠們華麗的一生。

今年預計前往賞螢的朋友,就我過往的參與經驗流程,大概是這樣:大家會先到碧潭橋西岸集合,然後學會老師會先把大家集合後,先介紹在地的和美山環境與螢火蟲習性,再由童軍團或志工帶著大家一起上和美山觀賞螢火蟲。

理事長本身也是資深「童軍」,接下新店童軍團團長職務已經超過20多年了,理事長將生態環境教育融入童軍訓練活動,讓孩子自己動手做,學習細心、尊重生命與耐心等,一些的人格教育,未來都會非常地受用,培養成為世界公民。

觀賞螢火蟲通常會有兩種人,一種是真的就純觀賞,另外一種就是攝影師,但我自己覺得螢火蟲之所以親眼觀賞性那麼高,就是因為用眼睛看到和拍照狀態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感受。

我曾帶過長輩上山看螢火蟲,他跟我說: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看螢火蟲,很讓人感動。

螢火蟲就是有一種讓人平靜放空的狀態,那種規律的閃爍頻率,時而閃耀、時而黯淡,就像人生總是會有高低起伏。螢火蟲變成成蟲之後,交配完一、兩週後就會結束自己的生命,在變成成蟲這短暫的時間裡,卻帶給我們滿滿的感動。(粗框哥/在地文字工作者)

★賞螢須知

1.和美山螢火蟲特色

http://www.scouts.org.tw/L/l-11.htm

2.和美山賞螢須知

http://www.scouts.org.tw/L/l-13.htm

 

★相關報導

 

1.讓和美山成為「世界螢火蟲中心」與「蝴蝶廊道」,為城市留下一處生態樂園

https://smiletaiwan.cw.com.tw/article/1805

 

2.【腳踏實地好生活:新店】張聖賢的環境教育

https://reurl.cc/mlx6qM

 

更多訊息:

1.FB「 台灣自然科技學會」

2.FB「和美山生態筆記」

分享本文:
返回頂端